洛书

有朝一日

昭元皇后本纪·译文

@攸卿 太太的番外做的译文~大家一定要去看原文!相比之下译文就是辣鸡!
开始还中规中矩,后来忍不住开始皮,最后那段赞言真的翻不动了直接上的原文。。。怎么翻都没有原文的感觉,哭。
指代澜澜的“帝”我想了一下,最后处理成“陛下”,简单粗暴翻成皇帝实在是。。。
大量意译和偷懒,没有严格逐字逐句翻译,因为逐字逐句真的怪别扭的,我的理念就是不被句式和词汇影响观感就好。
以及,学生们不要学我这个翻译啊,会被扣的一分不剩的 。。。
好了,bb了一堆,上译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齐史·昭元皇后本纪
昭元皇后沈氏,讳巍,字翯卿,是荆州江夏
人。皇后自幼接受家庭教育,父亲是故周国右丞相沈凌,母亲是故嘉国夫人安氏。皇后师从荆州名士岳阳,岳阳是太傅岳旻的二弟,字文湖,号文湖先生,后来研究经义,在兵法上颇有成就。平章二年,周废帝以皇后之位召皇后入宫,皇后性烈,坚决不从,废帝便派遣军队强行夺人,其父沈凌因气血上逆而去世,母亲也撞柱而亡。皇后隐忍三年,齐破邺之日亲自斩废帝,想到邺城军民生计,最终下定决心以死换军民平安,于是就带着废帝首级与玺印一并降于陛下,陛下未能理解皇后的用意,将他关在掖庭司。
曾经,沈凌让巫师占卜,巫师说皇后命陷孤煞,应当用恶名与命数相抵,因此沈凌为皇后取名为嵬,在那时,陛下从师于太子太傅岳旻,岳旻与二弟岳阳常常通信, 说到这事,陛下
说: "嵬是精魅,屈子的辞说其处幽篁兮终不
见天,路险难兮独后来。大丈夫在世上,凭借什么立身?是功义罢了。我想要效仿我父亲立下战功,就像高山巍巍,负重而行,而不是想要隐居于山川之间。”岳旻在信中写下此事告诉岳阳,皇后认为是这样的,于是改名为巍。
皇后擅长药理,慧太后惊厥痰涌,皇后力排众议,针行诡法,太后痊愈,陛下对此十分惊奇,等到议论其事,又深深折服于皇后之才能,便赦免他出掖庭司。最开始陛下判处皇后以弑君图存之罪,皇后心中怀怨,因此推辞了陛下恩典,没有接受。
等到第二年,琼水泛滥于旧时周国之地,陛下对此十分担忧,(想要派遣官员前去治理)然而朝廷多是北地人士,(无人可担当其任)皇后听说此事,立刻给旧臣写信痛陈利害,陶钧冉等人以勾结旧臣意图谋反的罪名诬陷皇后。皇后不忍心黎民涂炭,于是血谏宣室殿,陛下为他的道义所感动,就贬谪陶
钧冉等人,授予楚念之工部侍郎官衔,琼水于是得到治理水患平息。这一年,苏湖地区岁贡二十万石,仓储积粮从此再无忧患。
皇后通习六艺,知晓天下局势。平章七年,陛下想要联合赵国讨伐燕国,这时皇后尚是次嫔,阻止陛下说: "赵强而燕弱,
陛下慢慢谋划这件事,这是自然的道理,然而齐赵相接壤却距
燕很远,若联赵伐燕,燕地可以攻下,却只是白白为赵国扩张领地,
难以成就陛下一统天下的大业,假如联燕而伐赵,燕国惧怕我齐国,必定听从,
赵国首尾难顾,必定可以攻下,等到赵国被攻下,天下没有敢同我们争锋的国家,陛下可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使天下归顺。”陛下十分高兴,想要行六礼封其为后,陛下料到左丞相公孙栎奉行礼法,必定阻止这件事,就假(gei)意(ren)说(xia)道(tao): "我想要封次嫔沈氏为昭仪,众位爱卿认为如何? "公孙栎怒发冲冠,说: "沈氏是亡国皇帝的皇后,是不详之身,会败坏国运,陛下恩泽浩荡,给了他安身之所,怎么可以效仿废帝亲近佞人远离贤者呢? "陛下说: "我认为沈氏德(zen)才(me)兼(dou)备(hao),贵妃的位置都不足以,封他做昭仪是委屈了我家巍巍啊。“公孙栎怒道: "既然这样,陛下您为什么不直接立他为后呢? "陛下抚(ji)掌(hua)笑(tong)说: "公孙宰相是国家栋梁啊,是我多虑,以为你肯定不会答应,既然这样,传令钦天监占卜良辰,行六礼,正其位,以安天下臣民之心。“
到了成祖大婚当天,舳舻千里,玉轴相接,干乘之马,万乘之车,帝后祷于宗庙,陛下为皇后赐字卿,忽探马回报,我军于赵都取得大捷,燕国称臣,从此成祖统九州而驭四海,刻石记功,帝后骈列其上,昭告天下,曰帝后乃一体同心,准许昭元皇后临朝听政,又改年号成德,取文成武德意,自是终成祖一朝,四海升平,天下大安。
皇后性简,不喜金玉一类饰物,陛下非常爱自家美人,就修椒房宫为藏书苑,与皇后共居于宣室殿,皇后多次请求迁宫,陛下始终没有允许。
成德三年,陛下遣散后宫,让皇后教授皇三子课业,暗中立为储君。成德二十年,陛下禅位给皇三子,是为睿宗。成德二十一年,帝后开始
微服天下,考量民情,陛下声望越发尊崇。成德三十七年,帝后返归长安,群臣贺宴三日,宴毕,帝后迁居江南行宫。
成德四十三年,皇后崩逝于江南行宫留仙
馆,谥曰昭元,留下遗书令人薄葬,陛下十分悲伤,睿宗扶灵三百里,到了靖陵,陛下下令,改起居注《皇后纪》为《昭元皇后本纪》 ,以表彰其政业,过了十天,陛下驾崩于靖陵别宫,与皇后合葬靖陵。
又过了百二十年,曾有盗墓者入陵,唯见一松
明子珠串,润洁如玉,另有石刀石册,除此外别无他物,盗墓者十分后悔羞愧,就伏剑自刎,后来传言靖陵之中有灵镇守,盗墓者都不敢进入,秋毫无犯。
赞日:昭元皇后发于士,而锐心未减,上
至庙堂,下至江湖,咸敬服也。后高瞻远瞩,著有《帝者论》二十六篇,又与陛下合著《军制演论》十八篇,皇后曾游历江南,留下行记三篇,其
他的行文如斧凿削,切中要害,多言古今帝业之繁论,众皆叹服。后形貌昳丽,少时于高台之上与帝奏对如流,帝呼之为谪仙人。睿宗以阿父称之,累加尊谥。余观古今,无有若昭元皇后者,心坚如石,意韧如苇,盖后世亦难有来者也哉!

评论(2)

热度(64)